关注8·19中国医师节丨这些年轻人 以医为梦 扎根基层

时间: 2024-08-19 来源: 河南日报      [打印] [字体: ]

  刘清南上门巡诊,为老人体检。

  宋文航为眼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本栏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庞力昆入户为老人检查身体。

  8月17日上午,在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4年全省“中国医师节”庆祝会议上,30名新入职医师代表庄严宣誓。宋辉 摄

  核心提示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近年来,我省已累计为基层引进超过2万名医学毕业生。他们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基层的深情,从繁华都市走向偏远乡村,从大学校园走向临床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今年医师节,本报将目光聚焦在扎根基层医疗系统的年轻人身上,讲述他们在基层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刘清南

  做一名闪闪发光的基层全科医生

  □本报记者 李倩

  8月16日,记者走进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迎面的第一个诊室门牌上写着:全科医学科诊室刘清南主治医师。

  出生于1993年的刘清南,来到构林镇卫生院当全科医生已经6年了。坐门诊、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刘清南打比方说,全科医生就是一本行走的群众健康“百科全书”。

  2010年,我省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工作,经过5年医学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下半年,首批500多名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刘清南就是其中之一。

  怀着满腔热情,2018年8月,刘清南来到构林镇卫生院开启了全科医生的医师生涯。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全科医生?刘清南说,从院校教育到规范化培训,在不同学科的知识里遨游,在不同的科室间轮转,他一步步感悟到全科医学的魅力,也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全科专业知识为群众的健康全方位保驾护航。

  为辖区的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利用下班时间下乡入户做慢病随访……刘清南渐渐与很多居民熟悉了。构林镇杨渠村的留守老人王大爷,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有一次,他肺部感染高烧3天,专门来找刘清南看病。在刘清南的精心治疗下,3天后老人病情好转,10天后痊愈出院。

  “老乡们都很朴实,你所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没有太多赞美的语言,而是把信任交给你。”刘清南说,全科医生是一份事业,一份可以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要做一名在基层闪闪发光的全科医生。

  2021年下半年,我省首批“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迎来履约集中到期时间。

  履约到期后,有大医院邀请刘清南加入,被他婉拒了,他选择继续留在基层:“要在乡村的舞台、在全科的跑道上竭力奔跑,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让汗水在基层挥洒!”

  巩义市总医院涉村卫生院宋文航

  用中医药知识为群众祛除病痛

  □本报记者 李倩 见习记者 关茗元

  “从成为中医定向医学生开始,我就立志要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群众祛除病痛。”8月17日,宋文航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在巩义市总医院涉村卫生院服务的第二年,带着对中医的追求和热爱,宋文航正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生于1995年的宋文航,2020年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作为订单医学生,当时他面临着去哪里服务的选择。“涉村卫生院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你愿意去吗?”面对人事科老师的询问,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愿意!”

  宋文航本科毕业后,经过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三年规范化培训,于2023年到涉村卫生院正式报到,成为一名基层中医科医生。

  “涉村镇位于大山之中,离巩义市区的车程有一个小时以上,山路十分崎岖。”宋文航介绍,在涉村镇,野生中药材遍布山间田野,一代代老中医靠“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救治患者,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卫生院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还培养出一批当地的名医大家。

  宋文航下定决心∶“要努力用自己的中医所学,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走进涉村卫生院,西边的中医诊室第二间就是宋文航的诊室。他很擅长运用针灸和汤药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眼科疾病。

  当地一位60来岁的阿姨,双眼眼睑下垂多年,曾多方寻医问药,前后花了数万元疗效也不明显,晚上走路经常要用手把眼皮撑起来才能看清。经过宋文航针灸治疗十余次之后,阿姨的眼睛逐渐好转。

  “很多患者专程从外地过来找我们看病。”宋文航说,能用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祛除病痛,很是欣慰。

  郑州市郑东新区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庞力昆

  为社区居民撑好“健康伞”

  □本报记者 李晓敏

  8月16日上午,烈日当头,29岁的庞力昆携带出诊包,和一名护士并肩下楼,他们要到附近的豫法东苑小区,为一位卧床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作为郑州市郑东新区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他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签约患者。抵达老人家中,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听诊、检查是否有褥疮、更换胃管……工作结束后,庞力昆又交代家属关于营养与护理的注意事项。

  两年前,老人突发脑梗,经过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已不能言语,生活也无法自理,一直靠胃管进食。“庞医生的出现极大减轻了我们照顾老人的负担。”老人的儿子张先生说。

  临出门时,张先生硬往庞力昆他们手中塞了两个桃子。这份淳朴的谢意和信任,让庞力昆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庞力昆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入职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每天坐诊,能看30至50个病人。”庞力昆说,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基层群众,他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烈。

  他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一个孩子患支原体肺炎,反复高热,孩子家长要求门诊治疗。于是,那一段时间,庞力昆的心都在孩子身上,每天电话询问孩子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8天后,孩子康复。这也为他赢得了信誉,从那以后,孩子全家人都成了庞力昆的“粉丝”。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棒,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对于未来,庞力昆目标很明确——继续深造,方向是老年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