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烟霭
岘山烟霭
巍巍乾山(现更名为甘山,见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矗立在陕县南部,西边有一座山峰叫岘山,海拔1500米左右。其山势雄伟,气势磅礴,林木茂密,风景秀丽。清晨,烟霭起自七梁八谷,不住地向上升腾,形成茫茫雾海。烟霭拥抱山巅,吞没峰峦,在它的怀抱里,几座峰尖犹如在大海鼓浪前行的孤舟,又如屹立于海中的仙岛。烟霭如一层细纱,虚无缥缈,朦胧含蓄,使人忘掉人世间的烦忧,尽情享受回归自然的情趣。一如郭光澍在诗中描绘:“满林雾锁并烟缫,簇簇门非五柳陶;百丈游丝联不断,千条密荫护真牢;添来盖翠云容湿,漏出轮红日影高;路曲遥通曲径接,听骊载酒兴情豪。”由此,“岘山烟霭”成为陕州八景之一。
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岘山也成了能帮人们预测天气的“活气象”。民间有句谚语:“岘山戴帽,长工睡觉。”意思是说岘山顶上浓云密布,必有雨无疑,农民可在家休息。如仰望岘山,清晰可辨,天气一定晴朗。
岘山上有个马武寨,传说是当年马武囤兵之处。马武想在山中囤兵养将,找不到易守难攻的险峰,他就举起九节钢鞭,将附近几座山蜂都赶到一起,形成了山势险峻,耸立突凸的三座高峰,有通道相互往来 ,只有一条道可通山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接着,他又挥舞钢鞭,在主峰上劈出一亩多的练兵场,随后将钢鞭插入地下,半截外露,遂成赶山神鞭。现在,当你上马武寨观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神鞭”绊倒,而当你爬起来寻找时,却又无踪无迹。当时,马武在主峰建起兵寨,交通不便,粮草十分困难,将士如何生存呢?传说,山寨有三垄地,可前边种,后边收,常种常收,取之不尽,确保军中有充足粮草,以此吸引前来投奔的绿林豪杰络绎不绝,兵马日渐增加。寨上有口“万人锅”和“几根铁破柴”,铁锅做出的饭,有多少人够多少人吃,没人吃就没有饭了。做饭时,就凭着几根铁破柴,常燃不灭。
当时距马武寨五里地的姚家沟,住着一个叫姚琦的人,武艺超群,胆识过人,马武多次登门相邀,姚琦因要侍奉老母婉言谢绝。马武苦思冥想,思得一计,他趁姚琦上山打柴,将其母接到山寨。姚琦回家不见老母,心急如焚,四处打听,一直找到练兵寨前。马武听报忙带兵将出寨迎接,赔情道歉,姚琦见此情景,只好应允。从此,他和马武同在山寨演兵习武,日后辅佐光武帝刘秀,东拼西杀,成了东汉的开国元勋。
距马武寨北不远的地方,有一马武、姚琦操练兵马的场地,人们叫它“跑马坪”。现在从此路过,不由使人联想起当年马武在此策马扬鞭、飞刀舞剑的威武场面。这些传说,又为“岘山烟霭”披上一层更为神秘的面纱,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瞻仰在此成长的先贤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