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春晓
草堂春晓
魏野草堂是北宋著名隐士魏野居住过的地方,在今三门峡市湖滨区上官村。魏野出生于公元960年,一生以农耕、编织为业,闲暇时刻苦读书,弹琴赋诗,乐于清贫,自筑窑洞居住,曰“乐天洞”。他在耕作之余,植竹栽树,种草养花,引泉环绕,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桃杏满院,鸟语花香。魏野在此悠然自得,快乐无比,雅号“草堂居士”。正如他在诗中写道:“达人轻禄位,居住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他把自己闲情逸致的隐居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位平民诗人和他的草堂,也被后来的文人学士写下大量的诗篇借以凭吊。清代曾任陕州知州的龚松林在诗中写道:“一邱一壑自天成,高隐当年此适情。只取烟霞传父子,却叫鱼鹤识公卿。门前远山连云耸,洞口平泉漾月清。潜德千秋喜重发,幽光长共少微明。”
魏野待客,不论贵贱,均以纱帽白衣相见。他编织的草鞋常常摆在大道上出卖,遇家境贫寒者,则无偿奉送;若是商贾富户,就加价出售。因此受到百姓的赞誉。
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出任陕州知州。他得知魏野是个人才,就常去拜访,二人结为好友。此时的魏野已年近半百,读书通晓历史,尝遍世态炎凉,他不但自己不愿做官,还对寇准说:“自古功名盖世,少有全者。”并赠诗相劝:“好去天上辞将相,归来平地做神仙。”寇准听罢,只是笑笑而已。后来寇准复任宰相,还亲自领皇上旨意,请魏野弃农做官,魏野避而不见。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寇准再遭罢官,才后悔未听魏野的话。
魏野诗作,具有唐诗风格,所著《草堂集》十卷,多描写大自然声色之美和山泽田园的风土人情,在当时广为流传。大中祥符初年,辽国使臣来到宋朝京都开封,见了宋真宗后,极力推崇魏野诗集,述说辽国只收存上卷,欲求得全卷。宋真宗听后大喜,他想,外国人都如此器重魏野,自己岂能藐视?遂令人传魏野进京,魏野上书谢绝,表示不愿做官,希望能在田间草舍中劳作吟诗,为皇上尽力。过不多久,宋真宗祀汾阴回来时路过陕州,又派中使到东郊召魏见驾。当时魏野正在家中教鹤跳舞,闻听中使来到,遂抱琴跳墙而避。中使一直追至上官村东土沟,连个人影也没见到。此后,上官村东土沟的人们便管这里叫“跑驾沟”。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魏野逝世,享年六十岁。他宁愿清贫、不沦污流的精神,深为后人所仰慕。魏野草堂虽然简陋,却因他的人品和上乘诗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游客到这里观赏。正如清代王行言《草堂怀古》诗中所云:“草堂遗迹近山城,千古犹存逸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