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三门峡地区党组织的发展经历高潮及特点
民主革命时期,三门峡地区中共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高潮,它们的时间和特点是:
第一次是1924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党组织的活动以城市为中心,重点在陕州。党的组织首先在工人中建立,1924年建立了陕州分工会,并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陕州工会支部。
第二次是1937年到1939年。这一时期三门峡地区建立了灵宝、陕县、卢氏三个县委,并于1938年12月建立了第一个地委——中共灵宝地委(亦称陕灵地委)。这一时期,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壮大党的组织,领导陕州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斗争。
第三次是1944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随着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了二地委二专署和二分区。渑池、陕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党、政、军组织。
第四次是1947年至1949年,由于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1947年9月,成立了豫陕鄂一地委、一专署、第一军分区。渑池、陕县、灵宝、阌乡、卢氏县委和县政府也相继建立。随着地、县、乡各级党、政、军机构的建立,党组织领导军民参战支前,整党、整军、进土改和剿匪斗争,到1949年6月陕州全境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州地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