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前的仰韶,看得见“最早华人

时间: 2021-10-29 来源: 接收征集科      [打印] [字体: ]

  20世纪50年代,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的庙底沟遗址一经发现,便吸引了国内外考古专家的目光。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时期代表庙底沟的庙底沟文化类型,奠定了华夏传统艺术的基石,是史前中国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它拥有同时期先进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和璀璨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彩陶因子,以强劲之势辐射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融合,与其他重要文化类型构建起了文化意义上的“最早中国”。

  见证:庙底沟遗址周边的“花”人群体与最早华人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樊温泉此前撰文介绍,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韩庄村,处于黄河支流青龙涧河下游左岸二级阶地的前缘地带,西北距黄河仅1公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考古调查队在1953年秋季首先发现该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河水库考古队就在此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4480平方米,发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庙底沟二期文化,并出版了《庙底沟与三里桥》一书。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仰韶文化向河南龙山文化发展的空白,在材料上提供了中原腹地古代文明延绵不断的考古学证据,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2年,配合国道310线城区段拓宽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8000平方米,发现了庙底沟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大量精美的彩陶和丰富的遗迹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