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风口山崖一青松
树木生长在高山风口易断易折,生长在悬崖峭壁不易生根。然而,挺拔的青松,总是喜欢在险要关口展示自己的风姿,从不躲避,从不退却,从不示弱。
在崤山深处的宫前山区,就有这样一棵青松,他的名字叫张志杰。
张志杰是伊川县人,小小年纪便刻苦学习,立志救国。青年时代,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大显身手。党组织看准他是一棵“好苗子”,22岁就让他担任了地委书记。1942年,党派他到延安抗大学习,又让他到省委工作。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他学会了挖窑洞、砍柴、种田、养猪、做饭、做豆腐、烧木炭等手艺,是执行“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政策的模范。
1944年,日军侵占陕州。张志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从延安来到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他不计职位,不讲条件,来到三面临敌、工作最艰苦的宫前区任区委书记和抗日政府区长。
抗日根据地的群众运动红红火火,日本鬼子和汉奸、特务、卖国贼害怕起来。他们收买拉拢反动武装,密谋策划准备发动叛乱。
1945年5月底的一天,张志杰正在发动群众扑灭蝗虫,突然在宫前山区的上空出现了几架飞机。飞机低空盘旋,很快下起“蛋”来。张志杰天见,大声呼喊:“不好,飞机扔炸弹了,赶快卧倒!”他一边喊着,一边把身边的小学生和群众按倒在地。就在这时,只听几声闷雷似的爆炸声,街上的房屋被炸塌了,地边几头耕牛被炸死了,群众却安然无恙。然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飞机轰炸的次日,日伪军和地方土匪武装包围了宫前,形势万分危急。怎么办?张志杰当机立断:“走,上山打游击!”说着,他带领县大队和区干队的几个老八路,不声不响,钻人深山密林。
敌人密密麻麻地围住宫前街,扑了个空,非常懊恼,就在宫前的村庄和山沟里搜索。几天过去了,也没有找到张志杰的影子。于是,狡滑的敌人密谋计议设下圈套。
一天,张志杰带着几个八路军干部转移到黑山沟。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个个有气无力地隐蔽在深沟里。一大早,放牛的、割草的、锄地的农民陆续走进山沟里。一个锄地的中年人看见了,就赶快走到张志杰跟前问:“这不是张区长吗?你们怎么在这里?”
张志杰警觉地问:“你是哪个村的?我怎么不认识你?”“我就是下边那个村的说着用手一指:“寨子沟。我可认识你呢!上个月你在宫前集上讲话,叫老百姓们起来抗日,组织农会,我听得可清楚,你忘了?”
张志杰疲惫地低声问:“你在村里干什么?”
“农民,庄稼汉!”
“你们村谁是农会主席?”
“就是俺叔……”
“村里有便衣队吗?”
“前两天有一股路过,在村里派了一顿饭,吃完走了,再没来。”中年人说完,稍一停,见张志杰没有什么反应,便接着说:“张区长,看样子你们几天没吃饭了吧?我回去给你们取点馍来……”
张志杰点点头:“行呀,快一点!”
“农民”应道,飞快地跑回村里。
张志杰立刻意识到:这个中年农民此时此地这么“亲热”有点怪。尽管他们十分饥饿,浑身发软,还是坚持着向疙瘩上转移,以防不测。
几个八路军干部艰难地向山上转移。突然发现沟口、沟脑、山包背后都有成群端着枪的敌人向他们包围过来。张志杰说:“不好,敌人围过来了,赶快散开,分散目标,分别突围,能突出去就是胜利……”立时,几个老八路迅速分散开来。
敌人越来越近。只听他们大声喊:“不要乱跑,集中目标,逮住张志杰!”
张志杰见敌人杀气腾腾向自己包围过来,奋力跑向山崖,纵身跳了下去。只觉身子猛烈一震,便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自己躺在磨扇上,被敌人抬着,摇摇晃晃,满身血污,腰身疼得动弹不得。他被抬到宫前街,放在区政府的大门过道。地主豪绅幸灾乐祸地嘲笑,敌伪武装的严刑拷打和审问,都始终动摇不了他的革命信念。
敌人没有从张志杰嘴里得到半点情况,气得脸色铁青,一筹莫展。土匪头子锁兆英、郭福堂一阵耳语,便下命令:
“算啦,送他回老家!”几个匪兵抬起张志杰走向村外河滩边。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张志杰用尽平生的力气呼着口号,声震山岳,气壮山河。紧接着是一连串的枪声,为烈士最后送行。
事后,人们才知道,寻找、追踪张志杰,装扮成农民诱捕张志杰的,是日伪头目秦生富、李正义和当地地主马龙章、马双喜合谋策划的。不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八路军在平叛战斗中反击过来,就把几个凶手给“报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