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县长栽界石
1945年农历3月的一天中午,陕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薛文高,为解决张长友与张炳南两家争地一事又来到龙脖村。县长一见富户张炳南,就声色俱厉地问:“把地退给长友没有?”
“没有。”
“为什么没退?再不退,我就要发动群众清算你了。”吓得张炳南连连说道:“我退,我退……”
腰里有铜就敢胡行。张炳南就是因为有俩糟钱,在村里横行霸道,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受他的欺压。今天他之所以这样软,一是怕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清算他;二是觉得县长为此事已来过两趟了,再不退地,惹怒了县长,于自己不利。那么上两次的情况如何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张炳南是龙脖村有名的富户,一个4口之家,拥有旱地40 亩,水地近20亩。张长友是贫佃户,有地少许,其中1亩半地和张炳南的2亩地毗邻。炳南仗势欺人,硬将长友的地侵蚀得仅剩1亩。多少年了,两家为争犁沟,张长友被张炳南打得头破血流。可那时的天是有钱人的天,长友哭告无门。一直到陕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在王彦村建立后,长友才告赢这场官司。
薛县长第一次来龙脖村,在农会设下公堂,审问此案。别看薛县长才30来岁,说话办事可硬气着哩。张长友一来,他递过一条板凳让他坐下;张炳南进来,他让他站着讲话。听了两家的诉讼,验看了两家的地契文书,又到地里步丈了土地,判张炳南无理,限期退出侵占的土地。炳南不服,心想:抗日民主县政府?这能算个县政府,县长那样年轻,就不像是个办事的人,我要听了他的话,岂不惹大家笑话。时隔不久,薛县长又来到了龙脖村。他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大讲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回赎土地的社会意义和道理。这次会议实际是对张炳南及其他一些富户的再一次教育。炳南虽有一定认识,却迟迟不肯行动,地仍未退。所以,才有县长第三次来龙脖。
张炳南虽说是个里迷,但并不憨呀,40多的人了,对世事还能没个见识。抗日民主县政府是为穷人撑腰壮胆的,况且又遇住个认死理的县长,对这件事死死揪住不放。我如果拿得太死了,惹翻了他,他将群众一发动,光热症咱就受不完,可不能因小失大呀。罢罢罢,退地。于是他堆下笑脸,弯着腰又说:“嘿嘿,地我是早就想退哩,只是县长公事忙,没来。今天来了,正好一同到地里把地界划一下。”
薛县长领着争执双方,又喊来农协会常委张世英等人,来到了坐落在西坡的那块地。经实地丈量后,他亲自为他们栽上了界石。从此,县长栽界石的消息在县东解放区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