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两道紧急令
1946年11月中旬的一天夜里,隐藏在国民党陕县自卫队任中队长的共产党员刘纪章正待人睡,忽听窗外有咚咚响的声音,他知道是“自己人”来了,便立即打开房门,黑暗中闪进两个人来。这两个人一个叫赵建昌,原是陕县地下党的负责人;一个叫吕志远,原是县委的宣传部长。他们都是在1941 年地下党撤退区以上干部时秘密留下的,现分别在国民党陕县县党部找到了便于掩护的职业,在敌人的心脏里等待时机。
进得门来,刘纪章就急不可耐地发问:“深更半夜的,什么事这样急?”
“天大的事,急如星火!”赵建昌也急忙回答,他稍一停顿坐了下来。“我们的八路军昨夜从山西渡过黄河,上了张村塬,在三角山和保安司令部的人马打了头仗,敌众我寡,被堵在三角山一带。据报告,可能向西南方向突围,与卢氏的新四军会合。”
吕志远接着说:“现在的局势是后有追兵,前有堵兵,我们的同志没吃没喝,处境困难。你要设法利用中队长这个条件,保证我们的同志安全转移。”
“咱们的同志有多少人?”刘纪章问。
“号称一个团,据说是两个加强连。”赵建昌说着站起身来,“纪章同志,我俩不能久留,要继续了解情况,有什么变化,再和你联系。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说完,二人匆匆离去。刘纪章送走了两个同志,关紧房门,却再也不能入睡了。情报就是紧急的命令,他思绪万千,反复考虑着如何完成组织交给的这项紧急任务。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刘纪章急忙开门,见是国民党陕县政府的值班勤务兵站在门口向他报告:“刘队长,张县长请你马上到县政府去。”刘纪章即将房门落锁,随勤务兵到了县政府,直进县长室,见县长张克俊半躺在椅子上。刘纪章故作疲倦地报怨道:“县长大人,白天为粮饷的事吵了一整天,眼看到20号了,还未拨下分文,半夜又派人催叫,这样下去,还不把人累死了!”
张克俊直起身子:“刘队长,老鼠不急不出声,兔子不急不咬人,没有急事,我能半夜叫你吗?”
刘纪章急忙问:“有什么大不了的急事?”
张克俊一本正经地说:“事关重大,十万火急!保安司令部急电:要你连夜出发,开赴草庙山,堵截八路军。”
“八路军有多少人?从哪里经过?怎样堵截?”
“说是一个团,实际不会有那么多。昨夜从山西过来,在张村三角山一带和专署保安团打了一阵,时间不长就撤出战斗,看样子是想过路,估计要经过草庙山出境,去向不明。我们的任务是占领草庙山,居高临下,堵住去路,不让过境。”
听了张克俊的吩咐,刘纪章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利用敌人的部署,掩护八路军安全通过。出于军事常识的需要,他向县长据理争辩:“人家一个团,我们一个连;人家是正规军,我们是自卫队,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
张克俊把脸一沉:“这是保安司令部的紧急命令,不能违抗呀!否则,你我都担当不起!”
“张县长,咱可把丑话说在前头,你这点‘本钱’丢了,我可负不起责任。”刘纪章针锋相对,步步进逼。
张克俊急忙说:“既要上山,还要保本。你见机行事就是了……”
刘纪章见张克俊话里有话,心里有了底。就说:“算了,听天由命吧!”随即告辞,出了县政府,回到自卫队,传令紧急集合。他作了简要的动员,便命令队伍立即向草庙山出发。他跟在队伍后面,反复思考着这水火不相容的两道紧急令。还没走几步,蓦地他停住脚步,对一分队长说:“你带队先走,我随后就到”话毕,他拐进一条巷里,不一会叫出一个大汉来,两人并肩同行。此人名叫赵录顺,也是“三八”式的地下党员,与刘纪章在同一个支部。他扛过长工,上山砍过柴,对草庙山一带地形熟悉。前一年,国民党抓兵拉夫,他被抓来分在自卫队当兵,在刘纪章的保护下,常常让他偷偷离队回家劳动。在这关键时刻,刘纪章想到了他,立即找他归队,当自己的帮手,同他并肩战斗。两人边走边商量,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
却说这草庙山位于陕县西南边境,西接灵宝县,南临洛宁县,距县城40余里。刘纪章为了争取时间,一路急行军,鸡还没叫就带队赶到山顶。他立刻传令:“各分队派出警戒,队伍休息待命。”他下到道土庙察看动静,然后令各分队长到道士庙开会。人员到齐,他开门见山讲道:“出发前军情紧急,未讲军情,现在告诉各位,共军是一个团,人数、武器都超过我们10倍。我们跑了半夜,人困马乏;共军休整了一夜,以逸待劳。这个仗怎么打,诸位发表高见。话音未落,分队长异口同声又抱怨又恳求地嚷开了:“这不是叫来送死吗?刘队长,你可要为弟兄们作主呀!”刘纪章说:“弟兄们,我知道大家的心情,都有一家老小。鉴于共军处于绝对优势,为保存实力,避免伤亡,我们要灵活机动,听候命令。切不可自作主张,随意开枪,以致引火烧身,自找麻烦。”现在我宣布:“没有我的命令,一律不准开枪。诸位意下如何?”分队长同声称赞:“队长高见,一定照办!”
再说我八路军太岳军区五十八团在三角山与敌人战斗了一天,傍晚敌人退去,战土们在山腰休息过夜。深秋山间,气候寒凉,过了午夜,战士们的肚子都饥饿起来,越饥越冷,冻得发抖。与战士挤在一起的团长北沙立刻想到:人是铁,饭是钢,战士们饿着肚子,哪来的战斗力呢?于是,他即令两个连各留一半人警戒,一半人下地寻找残留的玉米、南瓜、红薯等,解决夜餐问题。不一会儿,五连连长李根宝向团长报告:战士们在玉米秸垛边发现了一个年青道士,是从草庙山那边过来的。北沙团长说:“快带他来,我正要了解那边的情况。”李根宝即带道士进屋坐在团长对面。团长问了他的身世姓名,他一一回答,毫不拘束。原来他在前年躲避国民党抓兵,曾跑到中条山,见过八路军,对八路军比较了解。回家后仍不能存身,就到草庙山出家,当了道士。刘纪章和他熟识,在察看道士庙时,给他布置了这个差事,他抄小路一会就过沟来了。北沙团长问及草庙山兵力情况,他说:“山上只有县自卫队一个中队,中队长叫刘纪章,对百姓尚好,小心谨慎,只要你们不去打他,他才不会出来打你们哩!你们最好离山远一点,走到灵宝寺河就没事了。”团长要求他给带路,道士满口答应。这时,各连的水煮南瓜都做好了,团长令各连赶快开饭,立即出发。随即让警卫员给道士端来了南瓜,一同进餐。
鸡叫了,北沙由向导引路,带领全体干部、战士,一阵急行军,绕过草庙山,向寺河进发。
刘纪章在草庙山顶,听到八路军大队人马急促的脚步声,隐约看见他们在山根小路上晃动的身影,心潮起伏。约半个小时,眼看队伍将要过完了,他突然下令,目标西边,对空放枪!霎时,草庙山一片枪声,就在同一时间,草庙山腰的几间草房,忽然燃起熊熊大火。只听有人大喊:“不好了,八路军冲上来了,快跑!”刘纪章立即下令:“各分队向原路撤退,速度要快!”说话间,三个分队人马一轰而下,拥挤着,奔跑着,枪械满地,尘土飞扬……原来,这“枪声大火,虚张声势”的计谋,就是他和赵录顺商量的办法。放火的,喊叫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录顺。
刘纪章带队回到县城不久,专署保安团团长牛学仁以“堵截共军不力”为由,要追究责任。赵建昌、吕志远都出面讲情。结果,还是撤销了刘纪章的中队长职务。刘纪章离开自卫队时对赵录顺说:“丢个中队长,保住咱们队伍两个连,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