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韩钧除奸
陕州城第一次解放后,陕县县委书记蔡迈轮满面春风,带着警卫员和饲养员向县城进发,走到南城门外,迎面碰见一军人向他立正敬礼。蔡迈轮是个细心人,见这个军人面熟,当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范宗文”。
“你现在干什么?”
“承蒙尤司令关照,在三十八军游击中队任中队长。”听了范宗文的回答,蔡迈轮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惊异不安。
次日,县委派到张村塬去执行扩军任务的县大队中队长王剑平、莫增王从张村塬返回县城,他们向蔡迈轮报告;最近范宗文和土匪头子马振山被三十八军收编并任用为正副中队长,他们在张村塬上收买伪顽人员和散兵游勇,纠合匪伪旧部,扩大武装,伺机而动。他们随便拉群众的牲口,抓群众的鸡子,到处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完全和土匪一样,群众非常害怕,不敢接近我们,致使县大队的扩军工作遇到很大阻力,工作进展很慢。蔡迈轮听了,越觉得问题严重,就去找三十八军的同志商量。三十八军有两个干部说:“怕什么,到时候我们把他们编散带走就是了!”蔡迈轮听了,更加忧虑。
原来范宗文是复兴社的特务,在国民党政权时期,他与马振山一起在张村塬上当上了国民党保安团的正、副团长。陈谢大军挺进豫西,这伙人善于投机钻营,摇身一变,又接受改编混人陈赓兵团所属三十八军。近日,他们在陕州城内燕家巷设立据点,聚众赌博,搞女人,抢财物,败坏解放车的声誉。一天,一个护兵向马振山报告:“钱花完了,怎么办?”马振山手里拿着牌,嘴上叼着烟,头也不抬地说:“带些人到南关去,能派就派,派不来就抢,软的不行来硬的!”
不一会儿,护兵满载而归。好烟、好酒、糖果、点心摆在范宗文、马振山面前。
马振山问:“是自愿交的?”
护兵洋洋自得地说“他妈的,敬酒不吃吃罚酒,是老子自己下的手。”
“可不能声张出去!”范宗文厉声说。
“不要紧,这点东西,两家生意就够了,外人知道个屁!”范宗文不愿听护兵啰嗦,说声:“去吧!”便和马振山对饮起来。
一天,陈赓兵团的副司令员韩钧来到陕州城,蔡迈轮见了,急忙向他汇报三十八军收编地方武装的问题。韩钧听了说:“我已知道,前委已就此事专门作了研究,一定要接受抗战时期老根据地发生‘豫西事变’的教训,(指豫西抗日根据地收编武装的叛乱事件)解决这一部分收编起来的武装。
如何解决?何时解决?蔡迈轮不便多问,一团疑云仍在心里没有散开。
1947年10月3日早晨,韩钧通知蔡迈轮和一些军事骨干到他的住处开会,向他们传达了即日解决范宗文一伙人的决定,并详细研究了方法步骤和具体分工。随即,分头出发。
——在陕州城天西巷富商杨靖亭院内,三十八军五十五师一六四团团长张子明正在召集紧急剿匪会议,连以上干部参加,范宗文、马振山按时前来参加会议。他俩刚进大院,突然被几个身强力壮的解放军战士扭住胳膊,扳倒在地。两人大叫:“别误会,我们是来开会的!”张子明团长从屋里出来:“没有误会,就是要剿你们这伙土匪,捆起来!”两个土匪头子软瘫在地。
在同一时间,韩钧司令员由蔡迈轮等陪同,在陕州城运动场检阅部队。受检部队有三十八军一六四团的战士、陕县县大队的几十名骨干,范宗文、马振山新改编来的游击中队。所有受检部队到齐,先在操场内列队操练一遍,分别排列站定。不一会儿,韩钧司令员郑重宣布:“各部队注意,检阅演练开始。”接着,检阅指挥官发出响亮的口令:“游击中队注意,立正,齐步走。”游击中队走至操场东侧,指挥官发出口令:“立定,枪架起!”步枪一堆堆架起来。指挥官又发出口令:“立正,向后转,跑步走!”游击中队的士兵空着手,由东向西,跑着杂乱的脚步。此时,指挥官命令:“陕县县大队注意,跑步走。县大队在指导员李瑞生的带领下,跑向架枪的地方,控制了武器。
游击中队跑到了操场的西边,这里是操场的出口,连接着通往鼓楼坡的大路,一六四团的战土在这里待命。这时,只听指挥官大声喊口令:“游击中队在前,一六四团在后,目标鼓楼坡,跑步前进!”上了鼓楼坡没有停步,一直跑到坡顶广场西边的陕县监狱。
监狱的大门敞开,广场四周有一六四团的部队站岗警戒。这个游击中队在我一六四团战土的“护送”下,乖乖地被送进了人民的监狱,然后按照党的一贯政策,分别作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