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老秀才劝陈师长

时间: 2022-01-30 来源: 编研科      [打印] [字体: ]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国民党19路军60师被调到豫陕边的卢氏县朱阳关驻防,其任务是追围歼灭北上抗日的红二十五军,因屡次围歼都以惨重的失败而告终,所以这年底,他们精疲力竭,士气低落,不得不又撤回朱阳关喘息。就在这年年节将要来临的时候,国民党19路军60师师长陈沛,为了炫耀自己,收揽民心,以显示“国军”的威风,便派手下人张罗着在镇上挖坑栽杆搭戏台,准备搞个新年军民联欢会。

  戏台布置好后,陈师长在戏台旁边的师部里,大讲排场,大摆阔气,设了一场宴会,还特地请来了本地的主要官员及名流豪绅。戏开演前,宴席上酒杯撞击,叮叮当当,大家高谈阔论,议论纷纷,奢谈着60师的卓越“功勋”。唯见席上一个苍须飘飘的老者低头不语,闷闷不乐。这个老者是谁呢?他就是大翻译家曹靖华的父亲,前清秀才、镇上教书的曹植甫先生。曹植甫身居深山教书,但他是个学识渊博,主持正义,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人。他曾援助过红军,反对过地主恶霸的横行,救济过不少穷苦学生,也十分赞成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清楚地知道眼前的这支军队,曾是在上海“一、二八”战役中浴血奋战的抗日队伍,可不知现在又为什么来到这里追剿红军卷入内战的旋涡,怎祥才能说服陈师长停止同室操戈走上抗日的道路呢?这个问题在曹植甫先生的脑子里转起了圈子,他沉思良久,终于想出了妙方。曹植甫先生很默地对陈沛师长说:“贵军的英勇善战早有传闻,但今日舞台的装点,却略失体面。”陈师长随即问道:“这舞台的布置有什么不周之处,请先生指点!”曹植甫先生立即命人取来了文房四宝,挥毫在红纸上写下了一副对联:

  舞台即是世界世界便是舞台

  演员在演大家 大家都是演员

  道劲刚毅的笔锋顿时刺醒了陈师长,他脱口说道:“好,好新颖!深刻!”接着,他又问曹先生道:“从你这副对联上可以看出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想必对时局定有高见,望能当面赐教。”曹老先生捋了一下飘在胸前的银须,严肃而认真地说道:“目前日寇侵华,大厦将倾,全国同胞应贵在举国团结,万众一心,将士同命,同仇敌忾。若是同室操戈,鹬蚌相争,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若能体察民意,改弦易辙,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何患不能转危为安,转弱为强?四万万人一条心,定能众志成城,使极弱的中华跻身于强国之林,演出举世瞩目的戏剧,那么举国上下,军民人等,不都是这出戏的演员吗?至于每个人要扮演的角色,那还得自己选择……”

  曹植甫热情洋溢的一席肺腑之言,使陈师长深为敬佩,频频点头称是。打这以后,60师虽仍驻扎在豫陕边一带,但从未和红军发生过大的冲突,边区的各项工作也都开展得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