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老区武工队
1944年8月,一个身强力壮的还乡军人,骑着一匹老马,带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精干随从,进驻陕县店子山区。当下,沉寂的陕县小南川轰动起来。
骑马的军人名叫尤继贤,是孔从周将军通过陕州专员欧阳珍委派的陕县国民兵团副团长,他的公开任务是统领陕县南部山区乡保武装,聚集抗日力量,保一方平安。然而,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秘密的共产党员,党组织交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店子一带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控制南川通道,扩大解放区,使宫前、店子和即将开辟的县东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尤继贤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武工队。他首先通过三十八军地下党工委,从学兵连调来一批骨干力量,配备一挺轻机枪和崭新的步枪、手枪,组建了一个武工中队和一个警卫中队,为团部直接掌握的基干武装,继而从陕县吸收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充实进来,进行严格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补充入武工队。不长时间,一支生龙活虎,有勇有谋的武工队便应运而生。
武工队一成立,便身手不凡。他们首先在西南方控制了南川通经甘山摩云岭到洛宁上戈的通道;在东北方打通了经宫前直接进人豫西二分区的道路,在各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山头,武工队和哨所的政工人员秘密发动群众。在根据地为八路军储藏粮食、弹药、物资,搜集情报,救护伤员,隐蔽干部,并联络张村塬抗日游击队,打击鬼子兵,使小南川成为沟通三十八军与豫西二分区的桥梁和纽带。
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天,豫西二分区驻地的渑池西村和陕县李村、观音堂、宫前等解放区,由于地瘠民贫,八路军所急需的枪支弹药、电讯器材、军需物资和药品奇缺。尤继贤立即派人通过三十八军地下党不断筹集起来。但是,从洛宁上戈到豫西二分区相距百里,途中全是崎岖的山路、河沟,在县、乡交界地段还有国民党的乡保武装设卡盘查,想把紧缺物资运送到解放区,困难重重。
任务落到武工队的肩上,他们很快摸清敌情,谋划对策,有的哨卡为我控制,有的调虎离山,有的喂熟买通,很快掌握了各交通要道的控制权。同时迅速组建一支骡马驮运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昼夜不停地将所有物资在有限时间内全部运至解放区,为八路军解了燃眉之急。
1945年初春的一天夜里,张村塬各村庄突然同时出现了武工队。各村的日伪维持会人员惊慌万状。武工队分别召集各村维持会人员,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宣布武工队对维持会人员的“约法三章”:1.对日军要封锁消息,用假情报迷惑敌人;2.要把敌占区的粮食和军用物资分批运上山,交给八路军在涧里设立的粮站,不准交给日本鬼子;3.不准欺压老百姓,有情报要向武工队报告。
武工队主动向敌占区出击,使日军在张村塬的据点陷于孤立,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武工队分别在张村、王村建立了两个隐蔽点,对日伪军政头目的思想、行为进行评语,以争取群众和分化瓦解敌人;对有破坏行为的敌伪人员和情报人员抓送山上,经教育悔改后,有的释放,有的让他们为我方递送情报,为我服务。
武工队对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采取团结争取的方针,促使他们转化为抗日力量。对于一些为顽固派控制的保安团,则采取晓以大义、区别情况、分化瓦解、争取起义的方针,摆脱顽固派的控制。在1945年夏初,武工队就将张村区保安团的一个中队争取过来,中队长莫增玉率部起义,把中队拉进店子山区,编入尤继贤团部为一个中队,成为团部的基干力量。这个中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陕州地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其中一部分在抗战胜利后编入人民解放军太岳兵团,部分随县大队扩编升级,补充入野战军。
三角山距南川根据地不远,日军在山上建立据点,对根据地的交通线威胁很大。武工队对山上据点的日军采取袭扰围困的办法,使敌人龟缩于据点内,不敢下山。武工队还不断派出流动岗哨,不时打冷枪,使敌人不得安宁。崤山深处,山高林密,敌人被困在山上,多次断粮断水,惶惶不可终日,只得被迫弃山撤离,三角山的这颗钉子最终被拔除。
武工队在陕县店子南川的活动和对张村塬日军据点的不断出击,使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军忐忑不安,他们处心积虑要消灭武工队。1945年,国民党陕县政府委任陕县地主土顽武装头目李云彩为豫西剿共总司令,令其亲率陕县保安团和伪顽武装联合到宫前、店子围攻尤继贤的国民兵团团部及武工队。同时,国民党陕县县长张克俊突然从灵宝带回一个营的正规军,开赴张村塬,名曰“收复失地”,实际是要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武工队,并配合李云彩,妄图彻底打垮南川的抗日武装力量。消息传来,形势突变。驻在店子南川的共产党员尤继贤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他一面同党代表张西鼎商议,由张西鼎从南川赶紧去上戈,向三十八军孔从周师长汇报情况,一面派其弟尤佐贤带密信速送陕西工委。同时,命令武工队和团部基干武装严阵以待,准备迎敌。七月上旬的一天拂晓,伪顽保安团和国民党正规军联合包围南川根据地,数倍于人民抗日武装的敌人乘“豫西事变”后我解放区武装力量削弱的不利形势,蜂拥而至,团团围攻。南川抗日武装英勇战斗,边打边撤,终于撤出包围圈,其时,豫西二分区即派查玉升率八路军五十九团前来增援,在宫前一带与武工队会合,敌人见有八路军增援,怕中伏击,不敢向前。我军胜利到达李村解放区。突围出来的南川抗日武装和武工队编入豫西二分区陕洛独立团,尤继贤任团长,蔡迈轮任政委。
1945年7月17日三十八军十七师在洛宁故县起义。起义部队沿着武工队开辟的通道,经南川抗日根据地的店子、宫前、李村,胜利到达豫西二分区。南川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工队为三十八军起义成功所铺好的道路,奠定的基石,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陕县老区革命史上记下光辉的一页。(刘全生)
注:
尤继贤,陕县城内人,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陕县国民兵团副团长,八路军豫西二分区陕路独立团团长,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历任三十八军师参谋长、豫西一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9年后任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三医大副校长等职。1981年离休,享受正军级待遇,1986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