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纸档案的“重生”之路

时间: 2021-02-05 来源:      [打印] [字体: ]

  1月4日,驻马店驿城区档案馆工作人员拿着一盒破损严重的档案来到省馆求助,其中一张图纸档案经过河南省档案馆修复人员历经半个月的抢救修复,终于重获新生。

  该图纸档案形成于1952年,纸张出现了严重的酸化、脆化、粘连、破损等问题,完全重叠粘连在一起。在接到驻马店驿城区档案馆的档案修复求助后,省档案馆组织专业人员对档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字迹保护、酸度检测、修复纸张选择、粘连档案剥离、修复方法选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修复方案。

  档案使用的是建国后的机制纸,纸张已经严重酸化、脆化,已经达到了一碰即碎的程度,而且被油污污染,折叠粘连在一起,干揭是无法完成的。按照谨慎原则,对字迹、纸张的耐水性进行了局部测试,确保字迹和纸张安全下制定了湿揭方案,经过修复人员用起子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揭开后,才露出这张档案的真实面容,档案虽然揭开了,但是接下来更严重的问题考验着修复人员,揭开后的档案已经是60多个大大小小的碎片,其中带信息的碎片40多片,不带信息的20多片。拼接工作成了难点:一是由于这张图纸就是一张孤图;二是依这张图而建的建筑物早已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不复存在、成为历史;三是同卷的每一张图纸的尺寸都不一样;四是这是一张手绘图纸,内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既有答案又没有参考答案的极为复杂的拼图游戏,要求修复人员凭借仅有的信息来破译这张密码。为了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修复人员历时3天的反复试拼、反复推敲,终于将这张图纸展现出来。之后又经过修补、托裱、打蜡、押平等十几道修复工序,这张图纸最终得以重获新生。

  耗费这么长时间修复这一张破纸,究竟值不值?档案人的回答是“值”,因为“她”可能是漫长的历时时空中存在的唯一证据。


 修复前


 测酸


 剥离


碎片试拼


拼接


托裱


补洞


 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