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兰台精神,以档为镜育人才
2月23日上午,省档案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本馆15名在职干部职工子女及离退休干部孙子辈开展以“传承兰台精神,以档为镜育人才”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充分利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建设平台,加强档案馆干部职工子女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传承红色教育,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充分发挥青少年模范带头作用,讲好英雄故事、讲好档案中的故事;三是充分发挥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汴京灯笼张”走进河南省档案馆,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档案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曹爱萍在活动开始前给予档案馆干部职工子女及孙子女新年新期望,她指出这次活动目的是让档案馆后代深入体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工作单位,了解他们是怎样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了解他们对党对档案的忠诚、执着、淡泊和担当精神。她指出要充分发挥“五老”带动作用,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史主题教育”展区,孩子们通过档案文献、实物及影像资料,了解到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一百年的历史,了解到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了解到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在红旗渠精神教育展前,有干部子女自告奋勇主动讲解红旗渠建设者“特等模范任羊成”的故事。
在河南戏曲档案展区,孩子们了解到河南豫剧的生成和发展时期,了解到大批名角常派(常香玉)、马派(马金凤)等人的唱腔和舞台表扬风格,了解到不同戏曲人物角色的穿戴要求。
在档案看河南展区,讲解员对孩子们进行档案知识科普,让孩子们了解到最早的档案记录载体,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发展的历史以及重要档案资料,在甲骨文档案展前,有干部子女主动讲解甲骨文的故事,档案馆编研展览处为孩子们发放“档案看河南研学手册”,孩子们在活动中既有身临其境的参观,又增加对不同档案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由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汴京灯笼张”讲授彩灯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精美莲花小灯笼的过程。汴京灯笼张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五谷丰登灯笼”的内涵,传达河南是粮食大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五谷丰登灯笼”是为了向河南农民致敬而制作的灯笼。在“走马灯”的讲解中,让孩子们了解到走马灯的原理,最后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制作精美的莲花小灯笼。“汴京灯笼张”在讲授灯笼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是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更是在寓教于乐中渗透了语文、物理、化学常识,让孩子们在学习灯笼的过程中也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这次活动,由省档案馆离退休干部工作处主办,编研处、办公室、安全保障处共同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