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档案馆首期档案修复跟班实训圆满结束

时间: 2025-07-17 来源: 河南省档案馆      [打印] [字体: ]

  2025年6月23日至7月14日,“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档案馆)圆满完成首期档案修复跟班实训任务。省馆结合档案保护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特点开展跟班实训,着力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全省档案修复专业技能的提升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安阳市档案馆、鹿邑县档案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单位共派出了7名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和档案专业学员参加实训,实训班采取理论辅导与修复实操深度融合模式,通过沉浸式跟班培训,近距离感受匠心精神,运用现代化修复技术,使参训人员系统掌握了档案修复的核心技艺。

640

  部分学员与老师合影

  全流程实训:解码档案修复的“十八般武艺”

  实训围绕不同类型破损档案的修复技艺展开,依托省档案馆修复室与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密集的教学活动。从基础工具的规范使用,到手工浆糊的精准调制;从修复用纸的精心甄选与染色,到破损档案的全面评估与方案定制,老师们将档案修复这门“必修课”拆解成十几道工序,逐一进行现场演示与细致讲解。

  脱酸处理如何精准中和纸张酸性?揭粘时怎样避免对档案造成二次损伤?托裱、上墙、裁切又蕴含着哪些“暗藏玄机”的操作标准?学员们在观摩过程中认真记录要点,在提问中厘清难点,逐步吃透了从预处理到最终成型的全流程修复逻辑。

微信图片_20250717180656

  破损状况调查

  科技赋能:让修复更精准,让保护更主动

  “测酸仪显示这张纸PH值仅为4.2,必须马上进行液相脱酸处理!”在实验室,技术人员手持专业设备的演示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档案保护的支撑作用。

  此次实训中,学员们系统学习了清洗去污等预处理技术,熟练掌握纸张PH值检测与脱酸工艺,通过科学手段延缓纸张老化,为档案“延年益寿”筑牢化学防线。面对褶皱变形的档案,大家运用加湿软化、压平定型技术使其恢复平整;遇到撕裂破损的档案,就以宣纸、绵纸为“药引”,通过指压法、贴折条实现无缝拼接。

  而纸张拉力测试仪对修复材料的性能检测、纸张纤维分析仪对纸张纤维的深度观察,更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当代档案修复已从“见招拆招”的被动修复,迈向“防患未然”的预防性保护,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正重塑档案保护的新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717180816

  实操授课

  薪火相传:在实践中筑牢文化传承根基

  “以前觉得修复就是‘补纸’,现在才明白每一步操作都饱含着对历史的敬畏。”一位学员在实训日记中写道。

  为期三周的跟班实训,学员们不仅获得了修复技能的提升,更在与省馆修复技术人员的交流中,体会到“保持档案原貌”背后的匠心与责任——既要用专业技术延续档案的物理生命,更要以严谨态度守护历史的原始样貌。

  此次实训既是一次技艺的“传帮带”,更是一次理念的“再升级”。参与实训的学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带回工作与学习中,让传统修复技艺在实践中得到传承,让现代保护理念在创新中落地生根,共同为守护历史文脉、传承档案记忆贡献力量。阅读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