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丨从豫马之约看河南开放
□本报记者 王歌
“老朋友,我已经到郑州了,什么时候见个面吧。”9月24日,前来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的马来西亚沙巴州前首席部长杨德利一下飞机,就给一位河南朋友打去了电话。
其实他和这位河南朋友刚见过面。“上周我们都参加了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大家对文旅方面的合作很感兴趣,正好马上河南要开投洽会,他邀请我到洛阳实地看看。”杨德利说。
半个月,两次会面,你来我往中关系更加密切。而杨德利和河南朋友的故事,正如豫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十天前,河南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参加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3天里步履不停,密集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如今,河南作为东道主,邀请马来西亚作为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主宾国,特设主宾国馆,并开展中国(河南)—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延续这份“空中情缘”。
为何邀请马来西亚作为本届投洽会主宾国?河南有深刻的考量。
“大会的‘主宾’一般仅次于主办方,地位重要。”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主宾国要与河南往来密切、交流频繁,马来西亚很符合这一条件。”
先看一组数据。据郑州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河南对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达127.3亿元,同比增长28.3%;马来西亚在河南对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的位次均居前五。
再看个体感受。中国物流集团国际速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马来西亚瑞亚航空公司的包机业务。“榴莲、龙虾、帝王蟹从原产地直达河南,最快只需5小时,河南的智能手机、服装配件则通过吉隆坡转口至东盟各国。”该公司现场负责人邬笑林告诉记者,得益于郑州海关对马来西亚水果等货物实施的一系列便利化通关措施,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吉隆坡航线从最初的每周3班加密至每周7班,货运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在刚刚结束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马来西亚参会各方反响热烈,双方企业定下金秋的河南投洽会之约,为河南与马来西亚深化合作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数据的增长到航线的加密,从高层互访到企业热络,豫马之约彰显了河南的开放姿态。在中马建交50周年的关键节点,河南认真落实中马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两场约会,将“双枢纽”模式成功复制推广至吉隆坡,逐步完成从对外开放“跟跑者”到内陆开放高地“先行者”的转变。
9月25日晚,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灯火通明,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展览展示区正做收尾工作。就在河南馆对面,一片以马来西亚国旗红白蓝为主色调的展区格外醒目。随着本届河南投洽会的启幕,这场双向奔赴又将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