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有谁知国士
茶铛药臼伴孤身,世变苍茫白发新;
市井有谁知国士,江湖容汝作诗人。
胸中兵甲连霄斗,眼底干戈接塞尘;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襟抱本无垠。
这是杨度在一九二六年写的一首充满激情的七律诗。杨度早年留学日本。一九〇七年主编《中国时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辛亥革命后,一九一四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任参政院参政,次年联络孙毓筠、严复等组成筹安会,策划恢复帝制。袁世凯死后被通缉。后倾向革命,他在上述诗中用“胸中兵甲”、“眼底干戈”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关心时局的发展、关心国家命运的心情,希望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能进一步了解自己。自己虽然已经年过半百,白发新添,但抱负还是远大的,还打算拿出当年搞君主立宪的劲头来,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一九二八年,杨度把母亲、妻子安置回原籍,然后孑然一身,迁居上海,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了“中国互济会”。同时,他又向互济会捐献了一笔数目很大的经费。
一九二九年秋,党经过多年的考察,同意杨度的请求,经党中央负责人周恩来同志批准,吸收他为秘密党员,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多年在歧路上徘徊的知识分子杨度,终于有了知音,找到了归宿!
杨度入党后,便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到上海大流氓、青帮头子、蒋介石的“高参”杜月笙门下去当“清客”,从杜月笙的活动中,收集蒋介石的情报。杨度写一笔好字,画一手仿齐白石的画,他当“清客”,又以卖字卖画为掩护,就更容易迷惑敌人。他为党工作,勤勤恳恳,小心谨慎,是很有功绩的。后来,有人说他加入共产党是投机,他理直气壮地反驳说:“我是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入党的,说我投机,我投的是杀头灭族之机。”
一九三二年冬,杨度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八岁。在去世的前几天,他为自己写了副挽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教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在这里,杨度否定了自己过去信奉的“帝王之学”和佛教信条,相信救国救民的共产党不乏其人,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坚强的信心。